close
客家義民節

義民節祭祀活動起源於清道光15年(1835年),

主要是追念乾隆年間義勇抵抗亂事的烈士們。

近年來桃園縣政府將義民節活動與客家相關習俗結合並擴大舉辦,

稱為桃園客家文化節。


義民節源由

乾隆年間,林爽文起亂事於彰化,迅速席捲全灣,

官兵無力對抗,攻打至竹塹(新竹縣城)時,

新埔附近的客家人組織義勇軍,

先後共有一千三百餘人聞風赴義,犧牲慘烈。

大亂平定後,屍骸遍地,捨生成仁者一共有兩百餘人。

為追念先烈義行,每年都舉行祭祀活動,

最初僅有枋寮和六家地區的居民參與。

自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開始,選定中元節舉行祭典,

日期定於農曆的七月二十日,稱為「義民節」,

並擴大規模由十五個村莊輪值祭拜。

每到義民節前夕,輪值的莊頭便家家戶戶張燈結綵,

殺羊宰豬迎接這天的來到。

大體說來,義民節最主要的目的在超渡死難義民,

同時亦超渡一般遊魂,故在精神層面上與中元普渡相去不遠,

祭典活動也與基隆中元祭相倣,

有放水燈、起燈篙、糊大士爺、神豬競重、羊角競長及普渡等活動。


活動內容

義民節祭典通常為農曆7月18至20日。

7月20日是祭典的最高潮,鄉民們以豬、羊、雞、鴨等牲禮普施,

祭典中少不了各種陣頭表演,其中客家山歌競唱更將客家風情展現無遺,

所有的祭典活動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賽神豬及羊角競長,

名列前茅的大豬公及老山羊,皆以華麗的高塔裝飾。

神豬與老羊皆於20日當天中午12點至下午3點間陳祭廟前,

並在傍晚列於街道,供人參觀。

普渡大約在下午4點左右結束,此時廟前雜耍、賣藝的攤販,

看戲、進香的人潮逐漸散去;但輪值村莊上盛大的宴席才正要開始,

直到午夜時分,一年一度的義民節盛典才告正式落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中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