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去觀音山獻紙,所謂獻紙和一般掃墓(培墓)不同的是培墓是比較隆重的祭祖儀式
需要準備三牲(祭后土)、五牲及菜碗( 祭墓)去掃墓,
所謂的獻紙又稱掛紙,就是在墓上面壓紙錢,有掛錢與幫祖先修理房屋的意思,
也可以讓別人知道這不是無主孤墳,
今天到觀音山獻紙雖然還沒清明,但是整個山滿滿都是人,一開始上去的時候還會塞車勒
掃墓最令人有印象的就是小時後的「YO(猜)墓粿」,一有人掃完墓放炮之後,
我就瘋狂的狂奔到到放鞭炮的那個墓去「YO墓粿」,會分零錢來排隊的人,幾十塊錢不等,
那時候對我來說可能是掃墓唯一可以引起我興趣的事情了(當然拜完的東西也是)
由於現在已經不是小孩,而且現在也超少人在放鞭炮了,就算放鞭炮也沒有人去「YO墓粿」
到今天來知道原來「YO墓粿」是為了給乞討的牧童,本來叫「揖墓粿」,揖有乞討的意思
現代國民所得升高,乞討的孩童漸少,「揖墓粿」的習俗也逐漸消失了
附上一首 童謠 紅田嬰(蜻蜓) 不是小虎隊的紅蜻蜓喔!
「紅田嬰,紅碰碰(顏色紅通通),騎牛騎馬去培墓。
大兄排紅龜,二兄排牲禮,三兄燒香與點火,飼牛囝仔(放牛的孩子)圍來乞墓粿:
墓粿分無夠(不夠分),豆干鴨卵提來湊(拿來湊數)。」
參考資料
1.鹿港導覽網-清明祭祖
http://www.lukang.net/folk1-2.htm
2.大紀元-分墓粿懷孝思 央請牧童別讓牛踏墓
http://www.epochtimes.com/b5/9/4/3/n2483529.htm
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節慶之美圖文欣賞-清明
http://ttf.ncfta.gov.tw/zh-tw/Season/Multimedia.aspx?Para=4,52,Z&Control=4
全站熱搜